前言:证配所配资
道家有云:“死而不亡者寿”,意指那些在生前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或品德高尚的人,虽已故去,仍能在精神上流传百世,享有长生。这种思想也正是古代士大夫们所追求的——要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名字与丰碑。为了这种气节和名誉,他们会豪言壮语,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,或者“粉身碎骨浑不怕,要留青白在人间”,甚至高喊“我自横刀向天笑,去留肝胆两昆仑”。
然而,正如“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”这句俗语所说,总有一些人,忘却了气节与名声,最终遗臭万年,成为历史的罪人。例如,至今仍在岳王庙跪像中遭人唾骂的秦桧,便是其中之一。回顾秦桧及其一众同党生前的所作所为,只能用一个字:“该”。不过,今天我们要讲的并不是秦桧,而是另一位与之截然不同的历史人物——庞籍。虽然庞籍在生前立下赫赫战功,本应名垂青史,但因为蒙冤而落得臭名昭著的结局,至今仍被误解为“庞太师”。
展开剩余81%1、忠君之事
在很多经典的影视剧和小说中,如《包青天》和《杨家将》等,庞太师总是站在正义的对立面,所做之事让人不禁咬牙切齿,愤恨不已。《三侠五义》明确指出,庞太师的名字是庞吉,而历史上确有一位名为庞籍的大臣。虽然“籍”和“吉”同音,但庞籍的家族背景完全不同于庞吉的恶行。庞籍出生于书香门第,家学渊源,27岁便考中进士,开始了他的官途。他在黄州(今湖北黄冈)担任司理参军(从九品)时,得到了时任黄州知州、后来升为宰相的夏竦的赏识。夏竦曾亲自前往探望病中的庞籍,并预言他不仅会很快康复,还能有朝一日做宰相。
凭借夏竦的提携和举荐,庞籍顺利从地方官升至京官,并一步步升职,最终成为殿中侍御史(正七品)。此时,宋仁宗的权力几乎被刘太后掌控,甚至连临终时,刘太后仍然不愿让宋仁宗亲政,而准备把自己的权力交给杨太妃继承。面对这种局面,宋仁宗虽然心中满是不满,但在“以孝治国”的框架下,不敢轻举妄动。经过一番思索,宋仁宗决定将此事提上朝堂,让群臣共同商议,期望能够有人支持他。不过,刘太后的权威如日中天,朝中无人敢直接与其对抗。就在此时,庞籍站了出来,他用一番深刻的道理开导众臣,并当场建议宋仁宗烧掉《内东门议制》,立即亲政。庞籍的支持让宋仁宗打消了顾虑证配所配资,终于可以真正掌握朝政大权。
2、不畏权贵
没有哪个皇帝不喜爱忠臣,尤其是那些帮助过自己的忠臣。庞籍因此受到了宋仁宗的重用,被提拔为开封府判官(从六品)。虽然这个职位的品级看似不高,但实际上却掌握着极大的实权。自后周至宋初,开封府尹一般由储君或其他皇族子弟担任,而开封府判官则是府尹的副职。若能在此职位上干出成绩,升迁之路便不再遥远。
然而,开封城内的权贵、官员错综复杂,稍有不慎,便可能遭遇麻烦。庞籍刚刚上任,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局面。宫中的尚美人通过宦官向开封府传达“教旨”,要求免除一些人的工商税。根据规矩,这种命令应该只有皇后才能发出,尚美人如此行事显然越权。问题在于,尚美人并非普通嫔妃,她深得宋仁宗宠爱,背后有着强大的政治背景。面对这样的压力,庞籍毫不妥协,他不仅拒绝接受“教旨”,还直接上书宋仁宗,直言“自古未有美人敢称教旨干扰府政者”,并建议惩戒内侍。宋仁宗听后迅速下令:“自今宫中传命,毋得辄受。”
庞籍刚得罪了尚美人,又与宰相范讽发生了冲突。范讽凭借与宰相李迪的关系行事猖狂,庞籍因此上书弹劾他。李迪害怕自己牵连其中,竟然擅自扣留了庞籍的奏折,并恶人先告状,指责庞籍心术不正,恶意中伤同僚,最终逼迫宋仁宗将庞籍外放到广南东路担任转运使。尽管庞籍被迫外调,但他并未放松对范讽的追究,这充分表现了他刚正不阿的忠诚与直言。
3、建功西夏
宋仁宗一直认为自己能够享受太平盛世,但不久后党项首领李元昊脱离大宋,自立大夏王朝,这让宋仁宗意识到外部威胁的来临。于是他派遣大军平定叛乱,但由于宋军多年未曾参与战事,战绩不佳。为了扭转局面,宋仁宗将韩琦、范仲淹等名将派往西北,然而,战败接连而至。危急时刻,庞籍被调往陕西担任都转运使,负责西北战事。
庞籍上任后,建议宋仁宗调整资源分配,减少对宫廷内侍的赏赐,将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前线士兵的犒赏。宋仁宗采纳了这一建议,并让庞籍亲自主持前线事务。庞籍首先做的是稳定军心,他派狄青前往夏军必经之地设立防线,同时指挥其他将领建设堡垒,以防止西夏军的进攻。他还精心安排军队作战,精简无用兵员,将他们安排到二线屯田,以减轻朝廷的负担。经过一系列调整,李元昊不得不主动向宋朝求和,宋夏之间达成和议。庞籍在西北近十年的时间里,为制止李元昊的扩张,稳定了局势,最终获得了参知政事(副相)的高位。
4、断事如神
庞籍进入朝廷后,依然坚持一心为国效力,不久便获得了宰相之职。此时,广南西路的蛮人首领侬智高反叛,攻克邕州,建立了大南国。宋仁宗多次派兵平乱,但屡次受挫,国威大损。此时,庞籍力荐狄青担任主帅,指出只有他才能迅速平定叛乱。尽管狄青出身卑微,且许多文官反对让他统军,庞籍依然坚持认为,如果要尽快平定叛乱,必须让狄青独立指挥。最终,在庞籍的坚持下,狄青获得了指挥权,并屡次获胜,成功平定了叛乱。
庞籍的忠诚和睿智为朝廷解决了许多难题,甚至在狄青因朝廷内部的压力而被贬时,他也为狄青着想,未曾因此而幸灾乐祸。庞籍一生忠诚于国,英勇直言,最终因病去世,享年76岁。宋仁宗深感悲痛,追封庞籍为司空,并谥号“庄敏”。庞籍的一生,堪称宋朝忠臣的楷模。
在庞籍的身上,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全心全意为国效力的忠臣,而不是那些为私欲而出卖国家的叛
发布于:天津市玖富智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